尖峰眼科课程分享之眼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眼病百科 > 白内障 > 尖峰眼科课程分享之眼

尖峰眼科课程分享之眼科科普——名画中的眼科学 庄鹏

说到世界名画,我们想到的是哪几幅?蒙娜丽莎、向日葵,还是莫奈的睡莲?这些名画里面又蕴藏着哪些眼科知识?感谢庄鹏老师给我们分享这些名画中的眼科学。温馨提示:本文精美图片多多,请在wifi状态下打开。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第二次在尖峰群里讲课。眼科是科学,校长的尖峰技术则是艺术;美术也是艺术,今天试行从世界名画中提取眼科因素,和大家分享。说到世界名画,我们脑海首先出现的是哪几幅?蒙娜丽莎、向日葵、……,对,今天就先从这两幅讲起。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以她神秘的微笑征服世人500年(估计画于1503-1506间),但这微笑旁边隐藏了什么?

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1月7日报道,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病理解剖学佛朗哥教授两年前开始研究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品,以寻找其中人物患病证据,在佛罗伦萨举行的欧洲人类病理学大会上公布了他的发现:蒙娜丽莎左眼内眦有黄色瘤,丰腴的双手上也有良性皮下脂肪瘤的痕迹,无疑这是一位高胆固醇患者。


我在上课讲到黄色瘤部分时一定会搬出蒙娜丽莎,发现这时要学生打瞌睡更难,这就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有时还请出另一位美人凤姐出来一比。



蒙娜丽莎和上回说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同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可以去一睹芳容或亲眼看看世界上最昂贵的黄色瘤。

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发现,蒙娜丽莎笑容时现时隐,是因为观察者视线在其脸上游动产生的效果。在欣赏这幅画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的眼睛,当观察者中心凹注视蒙娜丽莎的眼睛时,旁中心会感觉到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才意识到笑容的存在。但是直接观察蒙娜丽莎的嘴时,不会注意到阴影(为什么啊?),所以“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上看到笑意”。
现在食品卫生让人不放心,尝到鲜美鸡蛋往往要追究到蛋鸡,是放养还是圈养,吃的是山上绿色自然虫子还是转基因饲料。我们来了解下《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雕塑男性美大卫)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看自画像中那双深邃的眼睛透射着对人类和自然界的观察,这是一位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哲学家寓言家,还是医学家生物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建筑、军事工程师,这个当年的超级学霸留下的笔记有两幅颅骨钢笔铅笔图(1489),可以看出大师对眼眶和比邻解剖的了解丝豪不逊于我们。
 
 
2. 向日葵 今天第二位出场的是梵高,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一生贫困潦倒、性情怪僻,有明显的家族精神病史,看他的自伤自画像(最后自杀)、生前几乎没有任何销路身后都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几朵几朵向日葵、精神病院的花园庭院病房等等,这些创造于自杀前1-2年精神分裂症严重发作住院期间的画有什么共同点?
 
 
 

油画中黄颜料用太多了,甚至是单色调、大面积,为什么?

黄视症!画作上色彩的运用是基于画家对色彩的认同。早期精神病类药物容易引发“黄视症”,患者对黄色有较强反应。思考:哪些药物有黄视症副作用?


梵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治疗他的加歇医生画了两幅油画,希望把对医生的感觉和感谢画进作品里。他写到:“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肖像的油画,他满怀伟大的理想。……,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这话现在应验了。8250万刀,以后有画家病人送的画一定要收藏好并传给子孙后代,如果是“一只耳”或者“一只眼”画的可能潜在价值更大。画中加歇医生把病人当朋友,正为梵高的治疗愁眉不展,左手拿着一枝花,梵高在信中说明了这些花是毛地黄的深紫色花。你看那时那里的医患关系,非福非贵的精神病人凡高还到加歇医生的花园做客。梵高在信中写道:“我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癫痫患者”。





 
 


 

  
 

 
洋地黄(又名毛地黄)是200多年前欧洲常使用的一种草药,1785年英国乡村医生William Withering首次报告应用洋地黄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以来用于治疗心衰直到如今。毛地黄在当时还是治疗癫痫的基本药物。梵高曾患过癫痫病,还经常喝当时十分流行的苦艾酒“绿精灵”,其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洋地黄,饮用后会产生舒服而持续的幻觉引人上瘾,精神系统则可能遭受进行性损害,所以1915年起明令禁止饮用。服用洋地黄类造成了梵高的黄视症导致他留下作品的黄色觉偏误,这是美国华盛顿州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对梵高晚期40余幅作品和大量信札等进行分析研究后的结论。据说梵高在去世当年年曾经进行过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检查结果保留至今。  精神类药物还让患者有晕圈症,看什么都有一个光圈,这就解释了凡高1889年笔下《星空 The starry night》的圆形幻象,画家笔下的作品就是画家大脑的印象。
 

 

3. 眼科医生 第三幅画是奥地利维也纳民俗画主要代表约瑟夫•丹豪塞的作品《眼科医生》,曾在葛坚主编七年制教科书《眼科学》第二版中刊出,画中四位眼科专家正在观察妇人所抱幼儿对注视物的反应。
 

  
 

 

奥匈帝国曾经是欧洲五大列强(俄、德、英、法、奥)之一,地跨中欧东欧南欧,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在当时欧洲仅次於俄罗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被暗枪杀的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强大帝国的鼎盛时期无疑更好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画的同一时期(19世纪初)奥地利大学附属医院最早开设独立眼科课程,Joseph Beer(1763-1821)首任眼科主任,也是最早的眼科正教授(1818年),最早施行虹膜切除术。


奥国眼科学家Ernst Fuchs(1851-1930)对眼科临床和病理有很多贡献,如Fuchs综合症、点状表层角膜炎,眼罩等。1922年、1923年Ernst Fuchs和儿子A. Fuchs相继来北京协和医学院讲学,学员数十人,随后数人于1925年-1927年先后留学维也纳大学,有毕华德、高文翰、林文秉、周诚浒、郭秉宽等,他们学成海归回国后防盲治盲,教书育人,著书立业,出版了数本眼科书籍(《眼科手册》、《眼屈光及其测定法》、《实用眼科学》、《实用眼科手术学》、《眼科病理解剖学》和《眼科学》等),对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这一节说的是画家患者对白内障发生发展和手术感觉以及满意度的描述。

法国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和创始人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他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大家课前看了莫奈留下的花园里絢丽的植物,莫奈先租后买住了43年的花园,在这里他生活了半生并留下许多作品。

 
  

 
 

 

 

  
  
 

 

莫奈的32岁成名作《日出•印象》,橙黄色的天空下,一轮红日在晨雾笼罩下的港口冉冉升起,在海面上映出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大片淡紫和灰蓝的色调延伸出的桔红色,使画面显得鲜艳、明亮;46岁所作的《室外人物习作》,持太阳伞的女子身着粉色裙装,她脚下草地和背景上云彩都是何等的亮丽。莫奈晚年的作品,色彩差不多全都是阴暗的,正是白内障使莫奈的创作发生这样的变化。现在花2分钟看这段视频,一口正宗的伦腔讲述莫奈和花园的故事,注意莫奈作画时戴一袭宽边的巴拿马草帽。


莫奈色差


莫奈擅长画睡莲,一生的不同年龄画了60多幅睡莲,看看这些睡莲画色调的变化,用色从亮丽到阴暗的变化是由于他眼中看到的颜色已经起了变化。莫奈的画许多出名的美术馆都有收藏,本人在英国国立美术馆就找到了莫奈的画,遗憾的是不允许拍照或摄像。


莫奈的白内障起始于1905年65岁,年初他开始觉得看外界的事物色彩跟以往的不一样了,感觉越来越强, 1908年67岁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旅途中,视力开始变得模糊。以后情况更严重,视力下降,看到一切都像是在大雾中。在1914年信中写道:“我对色彩的感受力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强烈。在我眼中,红色变得混浊,粉色也显得十分平淡,一些暗沉的颜色我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只好靠贴在颜料软管上的标签来来辨别不同的颜色,或凭记忆中的调色板上的颜色来作画。


莫奈找到法国的夏尔•库泰拉博士(CharlesCoutela, M.D),医生给他的右眼滴上散瞳药水,最初效果很好(核性白内障,莫奈戴帽遮光作画的原因),莫奈很高兴,但是眼药水造成的功效不能持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莫奈很是害怕手术,因为他想到女同行玛丽•卡塞特的遭遇,她1911年被诊断白内障,1914年手术,几次手术都失败,结果两眼全瞎。玛丽•卡塞特也是杰出的印象主义画家,曾创作大量母子情深的水粉画。所以说,手术效果良好的病人是你技术免费的广告,不满意的病人,3-5倍的广告。


莫奈非常苦恼,1922年8月11日给兄弟的信中写道:“我可怜的视力使我看任何东西都全然模糊不清。我喜欢原来非常美的依然能是这样的美。总之,我是非常的不幸。”无可奈何,莫奈只好让库泰拉医生在1922年12月82岁为他的右眼手术,莫奈右眼共接受了三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切除了部分虹膜,可能是虹膜的光学切除增视术或为第二次手术做准备,第二次做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莫奈曾出现了严重呕吐等反应,也许是切口未加缝合,医生严格要求莫奈制动十天,除了去枕平卧,身边还摆放沙袋以保证平稳的体位,双眼都被紧紧地包扎,烦躁中莫奈表示自己宁可双目失明也不想被再被包扎双眼,并埋怨医生术前没有把这些细节向他交代。你看术前谈话沟通多么重要。半年后,莫奈的右眼又发生了后发障,不得不进行了第三次手术囊膜切除术。


这是莫奈画出的右眼术前术后比较的色调和右眼术后与左眼未术比较的色调。









当时白内障手术的技术跟不上视觉质量要求最高画家,莫奈对手术效果异常失望,心情十分沮丧,在6月22日给库泰拉医生的信中写道:“我也许可以完成那些应在4月里提交的装饰品,现在我是不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完成它了。这(手术)是我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打击,我很后悔此前决心做这致命的手术。原谅我这么坦率,请允许我说,我认为它是让我陷入如此困境的罪魁祸首。”


莫奈坚决拒绝医生再为他的左眼手术的建议,于是他的左眼因严重黄色核性白内障视物模糊不清,看不出紫色和蓝色,而右眼对这些颜色稍稍看得清楚一些。由于左右眼的色感和敏感度不同使他不能同时有效地运用两只眼睛。库泰拉医生特地为他专配一副眼镜,使他能够阅读和写信,右眼用凸透镜用来矫正高度远视,左眼用毛玻璃镜片避免干扰。在莫奈的视野中,那些被歪曲和夸大了的对象,其形状和色彩使他觉得“异常的恐怖”。到1924年换了一副新眼镜,效果较好,莫奈才稍稍高兴起来,莫奈依靠这副眼镜一直绘画到自己生命的结束。


5. 这两幅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930年眼疾期间的自画像,可能是颞上方视网膜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出血,影响下方视野黑暗一片,经过治疗,视野有所恢复。














吴德正主编《计算机视野学》这样叙述: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一般表现为缺血区对应部位的视野缺损,表现为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弓形暗点,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进行视野随访可以了解视功能的恢复及暗点的变化情况。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颞侧支最常受累,视野改变早期为受阻血管供应区对应的扇形或象限性缺损,晚期若出血吸收视野可恢复正常,否则无灌注甚至黄斑水肿,出现永久性中央视野缺损。


这是美国画家的诺曼•洛克威尔1953年的布面油画,画中清楚描绘出小女汉子淘气致左眼睑严重皮下出血肿胀难睁,已经被叫到校长室门口等训话,还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6. 上一讲提到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著名眼科医生,同时期的画家也留下了较多反映当时盲人生活情景的作品。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美术家眼里不亚于梵高。1651年创造这幅《托比特的失明(The blindness of Tobit)》的蚀刻画,画中盲人托比特在不算昏暗(有投影)不熟悉的室内,无法较准确走到房门,只好每日坐在家中,见下一幅油画《安娜和盲托比特(Anna and the Blind Tobit)》,盲人行动障碍,生活质量低下。


一起介绍伦勃朗的油画《参孙失明(The blinding of Samson)》(1636)被公认为巴洛克绘画中最激动人心作品,取材于《圣经旧约》:参孙是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因妻子大利拉的背叛,在地窖中被弄瞎眼睛,画中参孙被按倒在地,一个兵丁正伏在持刀刺向他的眼睛,画面只用洞外射进的光照清了凶手们的轮廓,照亮这幕严重眼外伤,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戏剧性气氛,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恐惧和紧张感。后面那个满脸恐惧,惊慌失措,手上取走参孙力量源泉头发的女人便是出卖他的大利拉。

































老•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欧洲独立风景画的开创者和专画农民生活题材的天才,《盲人的寓言(The parable of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1568)很好铨叙了英语谚语“If the blind lead the blind , both shall fall into the ditch. 盲人领盲人,双双掉沟里。”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 尼德兰民间谚语也说: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我们对应的成语是“瞎人瞎马”。


















细看图画,第二人在角膜上有一层白点状的角膜翳,第三人抬头望着天,患的是眼球萎缩,第四个人则露出摘除掉眼球的眼眶。就是这一队富有个性和自以为是的盲人毫不怀疑的搭肩而行,背景是一派和平宁静的大自然,耸立的教堂,整齐的绿树掩映的农舍,树下的耕牛在静静地食草,一群快活的飞燕绕着教堂嬉戏追逐,世界如此美好,可是盲人一无所见,执着地盲目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领头的第一个已跌入壕沟,紧接着的第二个被牵动着失去了平衡,第三位意识到了危险,但却停止不住,等待其他的将是同样的命运。这是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发出警告:一个国家或民族决不能由盲人来引路,否则必遭大难。


其他有关盲人的作品有西班牙胡塞佩•德•里贝拉《触摸的寓言(Allegory of Touch)》和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弹吉他的盲人(Blind man playing the guitar)》以及雷蒙•拜乐•Y•苏维亚斯《盲人歌手(The Blind Singer)》。









































毕加索出生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加入共产党,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37000 件作品也有和盲人有关的作品。


上面有3幅画为弹琴的盲人,盲人的职业之一就是乐师,我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战国时期的《书经》就有“瞽奏鼓”的记录,瞽[gǔ]者即是眼睛失明的人;师旷(公元前572年—前532年)“生而无目”,先天性无眼球,是位“盲臣、瞑臣”,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前422年)也是一位盲人,被称为“盲左”,写出著名的《左传春秋》。


更早公元前10~前8世纪由盲眼诗人荷马收集创作了古希腊最伟大作品《荷马史诗》,就是爱琴海阿开亚人为了第一美女海伦和特洛伊人开战十余年,最后利用木马计记取胜的那个故事。盲人生活艰辛,还不乏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者,我们眼科医生更应觉得肩负责任的重大。


7.准备这小节内容曾经纠结许久,"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但想到我们尖峰学友没有等级身份派别,自然也没有宗教之分,只为单纯追求眼科相关知识,也就释然。基督治愈盲人这个题材在欧洲美术中非常多见。1531荷兰卢卡斯•凡•莱登:基督在农村郊野仔细听取盲眼患者讲述病情。












































还有基督在街市中治疗盲眼病人,门徒维持蜂拥而来的求医者秩序和基督送医下乡,在小巷里就诊盲眼者。





意大利杜乔•迪•博宁塞纳的画:基督来到盲童院,两位盲童穿着统一配给的服装,右边一位盲童经治疗已经复明,丢了盲杖,正在注视他所生活的楼房,左边还在接受基督治疗中,基督身后站着学习的下级医生,数一下有12位!下班后要共进最后的晚餐?






基督是怎么治疗盲眼的,手法怎样?圣经新约约翰福音:耶稣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8. 眼镜的传说 现在看看我们自己国家的名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03年至1424年。这幅历史长卷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的盛况,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在画面的正中店铺林立,钱庄门口坐着的一位老者戴着眼镜,说明眼镜当时已经在用。


















































宋代史沆断狱,“于案牍之故暗者,以水晶承日照之则见”,认为是真正眼镜的初步发明。南宋宗室赵希鹄所著《洞天清录》之眼镜史料为可靠, 原文是“叆叇(àidài ),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元1260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描述中国老人戴著眼镜看小字。明万历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眼镜一词,已见于明代著作, 如“叆叇,眼镜也”、“闻贵人有眼镜”,至清代均称为眼镜。


清初戏剧家诗人孔尚任(孔子六十四代孙)40余岁作诗《试眼镜》:“西洋白眼镜,市自香山墺。制镜大如钱,秋水涵双窍。蔽目目转明,能察毫末妙。暗窗细读书,犹如在年少。”戴了老花镜,随后10余年,才写出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桃花扇》(1699),眼花心花写桃花。


























































意大利画家提香•韦切利奥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著名画作《教皇利奥十世与两个侄子》(1545),教皇拿的是放大镜,克服老花眼来看清书上的小字。














欧洲眼镜由意大利比萨城一个玻璃工在1286年制造。教皇保罗于1380年画像中所戴眼镜夹在鼻子上,不用时将其折叠,置于镜盒里。但到16世纪中叶,才有近视者用的凹透镜。


这是法国画家•夏尔丹生命最后4年戴两种眼镜的自画像(1775),欧洲人种鼻梁高耸,是夹鼻眼镜(pince-nez)的很好支撑物,但偶尔还会掉下,“大跌眼镜”。而我们的老祖宗固定眼镜的方法是绢绳系在脑后或挂在双耳。














































































顺便一提,《窗口的争论》作者扬•斯蒂恩创造了好几幅《医生出诊》反映荷兰十七世纪医生出诊病人家中的情景。


9;.最后看幅油画,奥蒂诺•雷东是法国极具影响力的印象派画家,主张发挥想象而不依靠视觉印象,笔下物像与现实有很大的差别。作品《独眼巨人》(1898)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库克罗普斯,画面上独眼巨人正从地下爬出来,用一只眼睛觊觎着深埋在地层里的一个裸体女性——欢乐的象征,但似乎还在沉睡,巨人野蛮凶猛的心灵中也存在着欲望和欢乐的要求,象征生命原始欲望的巨大力量。我们眼科医生眼里的独眼畸形在美术家眼里是这样的。






































名画中的眼科学就讨论到此,愿意群友们都有科学的大脑和艺术的双手,治好每个病人,做好每个手术。


曾经和一位美院院长闲聊,我说眼科医生和画家有相似点,画家是把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在大脑的反映用画笔表达出来,而眼科医生就是要使光线准确到达视网膜聚焦,他认为所言极是。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E4NjAxMQ==&mid=203024928&idx=1&sn=de81610435e1658f36aaf91fd7360528&scene=1&key=1507480b90e51e638feada7e7149071019d90a817e6e430ca6710701ae43b5be75c94b9f0e450a36c0ec348c8a064375&ascene=1&uin=MTExNDY5NTAyN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e2LW%2BdO6xAk3vSfR9ZP97y1ylr0TtOF9UD7rbNpXxOzvyylf5JQOZy9fdcoKJAoL

更多眼病知识请点击:http://www.yanke360.com/c2aa123d-1600-faa2-82b9-fbe40eacc148.shtml


































































































  
  

 
  

 
  

 
  

 
  

  

  

  

 

  

  

  

  

  

  

  

  

  

  

 
 




莫奈的白内障起始于1905年65岁,年初他开始觉得看外界的事物色彩跟以往的不一样了,感觉越来越强, 1908年67岁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旅途中,视力开始变得模糊。以后情况更严重,视力下降,看到一切都像是在大雾中。在1914年信中写道:“我对色彩的感受力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强烈。在我眼中,红色变得混浊,粉色也显得十分平淡,一些暗沉的颜色我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只好靠贴在颜料软管上的标签来来辨别不同的颜色,或凭记忆中的调色板上的颜色来作画。


莫奈找到法国的夏尔•库泰拉博士(CharlesCoutela, M.D),医生给他的右眼滴上散瞳药水,最初效果很好(核性白内障,莫奈戴帽遮光作画的原因),莫奈很高兴,但是眼药水造成的功效不能持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莫奈很是害怕手术,因为他想到女同行玛丽•卡塞特的遭遇,她1911年被诊断白内障,1914年手术,几次手术都失败,结果两眼全瞎。玛丽•卡塞特也是杰出的印象主义画家,曾创作大量母子情深的水粉画。所以说,手术效果良好的病人是你技术免费的广告,不满意的病人,3-5倍的广告。



 
	




	

 
	


问答模式

暂无数据..